当前位置:高清电影网资讯“建中国的北斗”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攻坚克
“建中国的北斗”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攻坚克
2023-10-11

原标题:“建中国的北斗,走自己的路”——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攻坚克难纪实
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施泉江 通讯员 岑宣宇 陈路辉

7月31日上午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隆重举行,标志着由中国自主建设、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,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、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。

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之路,是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超越的奋斗之路,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崇高精神。作为中国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单位,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,完成了多个核心系统的研发和数十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任务。他们自主创新、砥砺奋进,成为北斗系统工程建设主力军和技术创新引领者。

要有中国自己的导航系统

1983年,一个名为“双星快速定位系统”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在我国被提出。然而,系统建设的瓶颈——信号快速捕获问题,有关单位攻坚10年也未能突破。

1995年初春,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3位博士生在深入调研后,将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卫星信号处理领域,提出崭新的“运用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破解卫星信号快捕精跟难题”研制方案。

经过细心完善、仔细验证,他们带着4万元经费和一台计算机,回到学校开始艰难攻关。由于全数字快捕精跟技术创新难度大、算法复杂,研制任务相当繁重,从理论、关键技术攻关到样机研制、外场实验,其间每一关都是对他们的极大考验。

没有实验室,就借用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;没有仪器设备,就找其他课题组“蹭”。3年后,北京星地对接现场,显示器上脉冲闪耀,信号捕捉成功。

扫除了“拦路虎”,3位年轻人又接连突破信号精跟和解调关键技术,成功研制出全数字快捕和信号接收系统,一举打破了国外在这一核心技术上的垄断与封锁。

2000年10月31日晚,中国首颗北斗卫星被长征三号火箭送入太空。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当天,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在欢呼的同时暗下决心:我们不但要有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,而且必须建成世界最好的导航系统。

为北斗卫星铸造“超强盾牌”

1999年5月,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依靠GPS投下了5枚精确制导导弹,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,导致3名记者当场牺牲,数十人受伤。

血的教训,再次给我国敲响了警钟。

2004年,我国启动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工程,建设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多星组网、星地一体的系统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此“器”,便是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。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空间仪器工程团队得知相关情况后,决心为北斗工程拿下这个“桥头堡”。

他们研制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模拟源,应用覆盖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、入网检测、定型试验等全过程,并先后保障了150余次星地对接试验验证等任务,为确定技术体制、固化卫星状态、设计星地接口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2007年底,北斗二号卫星运行到某区域时,突然受到复杂电磁环境干扰,导致卫星通信间歇性中断。此时,距离下颗卫星发射只有3个月时间。如果不在3个月内解决问题,不仅将迟滞整个北斗工程进程,甚至可能使组网发射的数十颗卫星沦为太空垃圾。

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科研团队立下军令状:“3个月内,我们一定拿出‘抗体’,只会提前,绝不拖后!”

在那个冰雪肆虐的冬天,科研团队玩命般与时间赛跑,困了就用自来水冲下头,饿了就啃口方便面,吃住都在实验室,大年三十都没回家。不到3个月,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在他们手里横空出世,为北斗卫星铸造出“超强盾牌”。

经测试,北斗卫星复杂干扰抑制能力提高了1000倍,指标远超原规划目标,为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顺利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走出一条世界唯一的“天路”

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,天上有数十颗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“星座”,地上有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个地面站组成的“地网”。可对我国而言,在全球布站点却“鞭长莫及”,建不了“地网”。这是北斗导航由区域向全球拓展面临的最大障碍。

“陆路”不通,就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、世界唯一的“天路”:在航天器与航天器、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架设“天梯”,建立具有数据传输和测距功能的无线链路——星间链路系统。

高清电影网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20198030